木安

本 命 众 多,有底线嗑cp,常潜水但会不定期更新。经常天马行空,穿越重生拉郎应有尽有,但无意冒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克敬勤民曰桓(上)

找不到一篇给小白最经典的谣言辟谣的我只好自己上了。本文看着长其实大多数都是引用。

我全凭过往的记忆一口气写完的,所以如果有什么错误,欢迎大家指出!


置顶:《管子》成书时间跨度很大,但既然其能成为一个被多人研究的流派,就说明桓管霸业及背后的理念是足够吸引人、有研究价值的,而后人在编纂《管子》的篇章时,肯定是根据历史上桓管霸业的内容来推断他们的治国方法、理论基础,即使有增添新理论,也是以那段历史为基础。所以我认为可以把《管子》的绝大部分对话都视为当时的真实情况。对话原文不是如此,但是近意。

《吕氏春秋》《说苑》等同理,但《战国册》、《左传》和《国语》基本100%真实。


我可能是第一个先喜欢上小白才去了解仲父的先秦人?

小白给我的最大感受如题。

-----------------------

     暴言说在前面:像李密这样体恤旧主不易的就算了,我要是再见到哪个九漏鱼,看了几个营销号视频和《东周列国志》的小说就把齐桓公当成和刘禅一样的人,我非得按着他的头让他把《管子》《左传》《吕氏春秋》《战国册》《史记》《晏子春秋》(提到过多次小白)《国语》吃下去不可!!!

    我再也受不了b站上那些“小白的霸业❌管仲的霸业✔️”的评论了!开玩笑可以,别当真啊!!

  还有玩名字梗说小白是真“小白”的,怕是不知道小白是诸侯会盟时用的一种旗, 而齐桓公的名字,充满母亲对他的期待,可以说是霸气了。

    我不理解,就算不看后面那些书,谁看了《管子》不夸一句小白勤学好问、聪明绝顶、行动力强啊?

   具体表述的话, 为了不至于思路混乱,我还是分类数一下小白的聪明才智吧——“不计前嫌”几乎是小白所有优点中最不起眼的了。

  第一,小白确实擅长任用贤能。首先,“任用贤人”可不等同于是看出谁是人才后,把权利全盘给别人。殊不见《管子》里那个搭马厩围栏的故事,有了直木和曲木,如何把曲木和直木搭在一起才是最难的。而小白做得到,他可以把所有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包括刚拜的仲父和他做公子时就跟随左右的私党们,并且让大家通力合作,没有怨言,愿意服从他的指挥。其次,他为了拜访东郭野人可以连续去五次,并且用极漂亮的话回答别人对他这一行为的质疑【1】,说明是真正求贤若渴的,这几次的拜访可不是管夷吾教他去的!其次,小白长时间地在宫外设置庭燎之礼,表达自己渴求人才的决心,连会九九算数都愿意赠予重要的职位【2】,由此,桓管五杰中的宁戚是听说了桓公的礼贤下士自愿来投奔桓公的——这也不是管夷吾教他做的。最后,小白似乎对所有人都有不计前嫌的大气。除了最有名的丘比特之箭/一箭钟情 一箭之仇的仲父,对于东郭邮也是。小白发现他的才华后,立刻停止了国家机密被探破、泄漏后的愤怒,反而邀请他与自己共谋大事,对他予以重任。【3】

  

  第二,小白擅长正当的、不会无故害人的权谋、平衡之术。如果说后期他是在管夷吾的帮助下做到的这些,那一开始他当公子的时候,管夷吾可不在。而那时候隰朋、宾胥无就是他的私党,代替天子守齐国的国、高二氏也支持他而不是按照长幼之序更应该继承王位的公子纠,鲍老师可不算是权谋高手,甚至一开始谁都不看好小白,小白可不是稳坐太子之位的刘禅!所以这样的开朗局面大都是小白自己一步步挣来的——从不受看好的公子到世族大家支持的势力。【4】何况管夷吾以下卿的卑位领最大的权力,来推行改革,必有很大阻力,要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小白肯定自己同时做了许多工作来支持他,用个不恰当的类比,没人会觉得秦孝公躺平吧? 此外,小白在拜管夷吾为仲父后,第二年又去太庙昭告祖先和群臣。这个时间是桓公二年,那时候小白在情感上还没有完全信任管夷吾(数次不听仲父话地到处征伐),所以这一行为除了向其他大臣表明自己对仲父的态度,示意群臣也须尊重他,也可以算作一种留人的手段。两人刚合作的前期,或许是为了试探小白的态度,管夷吾特别喜欢用“你要是不勇猛精进,我就走了”来威胁小白上进,所以可能小白会担心,万一这样的贤才走了,我损失就大了,于是索性用显示尊重、有理有节的体面方法来把人强制留下——你都在祖先面前发誓成为我的“仲父”,答应辅佐我了,总没有离开的理由了吧?【5】

     小白能想出来认仲父的方法也够厉害的,毕竟在此之前只有一个例子,就是周武王和姜太公。这怕不是从小就想当霸主,然后把先祖们的成功案例背得滚瓜烂熟。


  第三,小白关心国事并且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仲父的建议来提升自己,简而言之很有上进心。这都不用举例了,《管子》里有一堆篇章证明这一点。重要的是,小白的问题几乎没有简单抽象的发问比如“我该怎么治理国家” “我如何有德行”,都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之后拿出来和仲父讨论的,针对性很强。比如 “古代虞国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很好,我可以借鉴吗?” “现在人民富裕了,我可以加强军备吗?” “现在人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正常赋税无力交纳,房屋漏雨不肯修,墙垣颓坏不肯砌,该怎么办呢?” “楚,是山东的强国,其人民习于战斗之道。出兵攻伐它,恐怕实力不能取胜。兵败于楚国,又不能为周天子立功,为之奈何?” “莱、莒两国砍柴与农业同时并举,生产力很强,我们该怎样对付他们?” “轻重之术是怎样施行的?” 等等等等。【6】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小白了解邻国情况,熟读历史,关心本国国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岂为平庸之人?

     更牛的是,管夷吾常常以长篇大论的细致描述来回答小白的问题,结果小白不仅一遍就记住,还能根据对方的回答提出新的问题,这大概是所有优秀老师都会喜欢的那种,一点就通的聪明学生吧?

  

  第四,小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双强。无论多么高的要求,他似乎都能完成。管夷吾那些治国理论的实施,对君主各方面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就举一个例子,《管子·问第》中描述了朝廷主政者平日必须调查的事情,一共六十五个问题,涉及到制造兵器、建造城池、发放抚恤、选拔人才等方方面面,单单是把这些问题看完已经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而管夷吾的要求还是国君必须一直都做到这些,很明显,为了称霸,小白一字不漏地执行了这些读者看了都直摇头大呼做不到的要求。

    问第原文太长了,我节选了部分放在【7】了,可以去找原文感受一下管夷吾那些可怕的要求,我刚看到这篇的心情就是我看到高考数学最后一题第三小问的心情——谁都知道做出来可以拿分,但真不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完成的啊!

  

  第五,小白善于学习,能举一反三。只要是他愿意做的事(不愿意另当别论哈),仲父讲解过一遍,他下次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仲父说的可不是什么要有德行、要关心民众这种抽象简单的东西,而是各种各样复杂的经济政策、轻重之术、兵法要略、调查方法!这我就不举例子了,因为除了《管子·大/中/小匡》,其他全是各种治理方法。我只提一句,管夷吾的贸易战可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而且对外和对内(垄断商人),他都会让小白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情况调整对应的政策。小白一边听从仲父的建议,一边学着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了不让燕庄公违背周礼,小白直接把他踏过的齐地划给了燕国,尽显霸主风范,让天下各国都真心叹服,完美响应了仲父“亲四邻”的号召;【8】对于官员的任用,他按照仲父传授的调查方法,对不同的事进行周全的盘问并且赏罚分明。【9】


    第六是第五条的引申。不仅举一反三,在学习了仲父的智慧后,小白甚至可以在仲父遇到问题的时候反过来帮助仲父。我直接上原文吧:管仲会国用,三分二在宾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公曰:“吾子犹如是乎?四邻宾客,入者说,出者誉,光名满天下。入者不说,出者不誉,污名满天下。壤可以为粟,木可以为货。粟尽则有生,货散则有聚。君人者,名之为贵,财安可有?”管仲曰:“此君之明也。”(《管子·中匡》) 刘后主没有传说的那么愚蠢,但我真没见刘后主帮孔明排忧解难啊?


   第七条,小白特别有主见/自我意识极强。其实这从他前期经常不听劝,一定要管夷吾拿出足够说服人的理由才愿意接受就可以看出来。此外,别忘了每次会盟诸侯,小白无论年纪多大都一定亲自上,而会盟其实可以由大夫主持的。


    第八条,也我认为最了不起(我甚至用了“了不起”这个词)的一点,就是小白愿意认可管夷吾的理论基础——如何成为霸主?全心全意给人民当牛做马,白白干活无私奉献。人民想要什么,你就必须给他们什么,天上的月亮也得给他们摘下来。而人民一旦过得不开心,就算是喝凉水塞牙缝,也是你这个国君的问题。——那霸主不是只付出没回报,出力不讨好吗?——“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能够给予百姓利益本身已经是一种最大的得到了)就这种这么不讲理(对君主不讲理,对人民可不是)的玩意儿,小白居然愿意接受!单凭这一点,他已经甩了那些渴望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私之辈好几条街了。

    我强烈推荐推荐《管子·牧民》,放了几段比较喜欢的在注释【10】里。


     而后在以上八条的基础上,小白和仲父,聪敏的学生和高明的老师精诚合作,为齐国带来了无数高光时刻:(齐桓公)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汶山,使贡丝于周而反。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遂北伐山戎,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与诸侯于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西征攘白狄之地,至于西河,方舟设泭,乘桴济河,至于石枕。县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西服流沙、西吴。南城于周,反胙于绛。岳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而大朝诸侯于阳谷。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诸侯甲不解缧,兵不解翳,瞋无弓,服无矢。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国语》)

     他们霸业的结果应该不用多说了,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


    我当然知道小白为什么被拿来和刘禅比。小白的性格就是贪玩好色、喜欢漂亮东西,但他足够幸运,遇上了管夷吾——诸子百家中少数支持顺应天性和欲望、最高目标是所有人从心所欲地生活(包括君主)的思想流派,因此他可以在政治清明的同时肆无忌惮地发扬自己不是那么过分的需求(太过分的,比如封禅,仲父会劝住他)。小白这样“故乐乎”的性格其实这是我当初喜欢上他的原因,因为这样的逍遥神仙风的他显得鲜明而光彩照人,不是那种苦哈哈克制自己的、极力清心寡欲可是老是做不到、抑或是即使做到了,也显得像个治理国家的机器,而非一个正常的、有生命力的人。况且,小白的鲜明不仅没有劳民伤财,反而可以给人民带来同样的快乐,让每一位人民都和他一样色彩缤纷,而不是剥夺他人的色彩来让自己爽。

 (关于顺应天性VS克制欲望这一点我放到下篇细说)

   我当然崇拜尧舜一样的圣君(我觉得我对成汤的激情称颂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最美丽”的花,只要能绽放而留香于世间,为什么要规定她们必须一模一样呢?小白和仲父能以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做到“民游乐”,在地面上建立起一个理想国,甚至在那个风云交汇的时代里坚持了四十多年,就可以表明,这背后的理论基础,即使和“尧舜之道”有很大区别,依然足够光辉灿烂,值得研究。

     而两百年后,稷下学官的学生们确实这么做了。

  

     说到这个,东周列国志作为小说写得挺不错,但其中我最最最忍受不了的,就是对小白经典三问“好色”“好猎”“好酒”的改编,东周列国志改编得太差了!把小白和仲父的水平降低了不是一档两档!东周列国志写到:“他日,桓公又问于管夷吾曰:“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夷吾对曰:“无害也。”桓公曰:“然则何为而害霸?”夷吾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桓公曰,善。”   在小说里,管夷吾不在意小白毛病的原因,从历史上的“人人皆有权利顺应天性”的思想基础,变成了只要有贤人执政国君自己吃喝玩乐不管事都不碍事,我怀疑很多人心中小白把国事全权委托给仲父自己当甩手掌柜的形象就出自这里!这一段真是万恶之源!


   来看《管子》原文吧!——

   公曰:“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对曰:“臣未得闻。”公曰:“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田莫不见禽而后反。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公曰:“寡人不幸而好酒,日夜相继,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公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公作色曰:“此三者且可,则恶有不可者矣?”对曰:“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管子·小匡》)

   首先,管夷吾没有说这些毛病没问题,他的前半句是:“恶则恶矣”!其次,他们从头到尾没有提到“霸”,只是很中肯地议论如何“为国”;重头戏来了,对于小白的最后一问,管夷吾的回答是,做国君的人,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优柔寡断、不可以不明事理。(优柔寡断的人无法领导群臣,不明事理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本成不了大事)这样有具体切入点的表述不比简简单单的“任用贤人”要有价值得多吗?谁不知道任用贤人啊?!管夷吾是那种会说废话的人吗?对着小白这样聪敏的学生,难道管夷吾要把他当成一个求报大腿的庸人吗?我再强调一遍,管夷吾对小白的每一次回答,都是对小白有要求的,比如这次说明对国君的要求。

    而不是任用贤人躺平即可!

    很明显,管夷吾要找的是合作伙伴,你不会,我可以教,但你要学会完成你那部分工作,我再做我的那部分,接着其他人再完成他们的任务。既然管夷吾的目标是成功实现自己的理论,为了这个目标,少年时想尽一切办法赚钱+活下来,也不为公子纠的死自杀,那么小白但凡平庸那么一点,管夷吾估计能转身就走:他才不想照顾弱智!

   只凭吃喝玩乐靠人带可当不上霸主———搞清楚,春秋的君臣是双向选择,可不是单一的忠。

   

    其他丞相的风格可以是“君上,放心,有我在。”而管夷吾的风格,从一开始,就是:“你把这些学会,我们打配合。”


     所以在看到那个著名问题,“如果你是皇帝,你希望谁是你的丞相”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排除管夷吾——看了两页《管子》后,我就觉得,要我穿越成小白,管夷吾还是把我一箭射死算了,我可没那脑子达到他的要求!


     刘禅当然没有那么愚蠢,但就算他独自支撑了很多年,在聪明这点上也绝对比不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认证的霸王。就说管夷吾那些要求,他好像一个也达不到。

    后主我记得相父让你学《管子》可你怎么没学上啊

    那些说小白是刘禅的人,不仅不了解小白,恐怕更不了解管夷吾。仲父对社会制度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他需要一个平台和一个合作伙伴来支持他完成这个目标——如果MIT的著名教授想寻找一个又有天赋又志向远大的孩子,并将其培养成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他会去幼儿园里挑选学生吗?


   虽然我现在已经完全理解小白吃人肉的想法了,我搞殷商历史的时候也真的对此很好奇啊,


   “天才”说完了,下篇来说小白“疯”在哪儿。


   补充一段,我一直觉得,以上这些才能,最好不要被视作优点,这是主君必备的基础技能,要是连这些都没有,那根本没有资格以“君主”的身份为人民服务,去当个县长、甚至泥瓦工,都比霸占着这个位置更有用。这种公务员类的工作,和普通工作还不一样,稍微差一点,就会给许多人带来严重的伤害。如果从小为了生活苦苦挣扎,长大后希望享受我在情感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理智上还是希望可以对得起自己的职位),但那些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们,长大后继续岁月静好让人民替自己负重前行,我会在情感上认为,他们本来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也是我厌恶部分君主/皇帝的原因,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行就下去,别在哪儿害人又害己。一个服务行业的工作,高高在上给谁看呢,恶心。


——————————————————————

【1】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吕氏春秋·下贤》)


【2】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说苑》)


【3】桓公与管仲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矣。桓公怒谓管仲曰:“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桓公曰:“然。夫日之役者,有执席食以视上者,必彼是邪?”于是乃令之复役,毋复相代。少焉,东郭邮至。桓公令傧者延而上,与之分级而上,问焉,曰:“子言伐莒者乎?”东郭邮曰:“然,臣也。”桓公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故何也?”东郭邮对曰:“臣闻之,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桓公曰:“子奚以意之?”东郭邮曰:“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夫渊然清静者,缞绖之色也;漻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日者,臣视二君之在台上也,口开而不阖,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于是臣故曰伐莒。”桓公曰:“善哉,以微射明,此之谓乎!子其坐,寡人与子同之。” (《管子·小问》)


【4】前期: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奠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也。贱臣知弃矣。” (《管子·大匡》)

        后期: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史记·楚世家》)


【5】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曰:“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因顾而命管子曰:“夷吾佐予!”管仲还走,再拜稽首,受令而出。 (《吕氏春秋·赞能》)


【6】《管子·地数》《管子·乘马数》《管子·轻重戊》


【8】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9】桓公使鲍叔识君臣之有善者,晏子识不仕与耕者之有善者;高子识工贾之有善者,国子为李,隰朋为东国,宾胥无为西土,弗郑为宅。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三十里置遽,委焉,有司职之。从诸侯欲通,吏从行者,令一人为负以车;若宿者,令人养其马,食其委。客与有司别契,至国八契费。义数而不当,有罪。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出欲通,吏不通,五日,囚。贵人子欲通,吏不通,二日,囚。凡具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令鲍叔进大夫,劝国家,得之成而不悔,为上举。从政治为次。野为原,又多不发,起讼不骄,次之。劝国家,得之成而悔;从政虽治而不能,野原又多发;起讼骄,行此三者为下。令晏子进贵人之子,出不仕,处不华,而友有少长,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耕者农农用力,应于父兄,事贤多,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令高子进工贾,应于父兄,筝长养老,承事敬,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者,为次;得一者,为下。令国子以情断狱。三大夫既已选举,使县行之。...... 君谓国子:“凡贵贱之义,入与父俱,出与师俱,上与君俱。凡三者,遇贼不死,不知贼,则无赦。断狱,情与义易,义与禄易,易禄可无敛,有可无赦。” (《管子·大匡》)


【1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我太爱这句了)

         

———————————————————

    我决定把之前b站上写过的评论也搬上来,和上文有重复的地方,但我改不动了:

    我觉得作为堂堂诸子百家中时间顺序上第一家的管子,被后世抛弃得分外惨烈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对统治者和臣子的才智要求实在太高了,臣子还好,但后世的统治者实在做不到,纯粹的王道和霸道都是很难的,再加上很多上古时代的智慧结晶(比如各种书)都丢失了,于是后世只能靠着一堆乱七八糟的帝王之术披上孔子的皮来统治。废话这么多只想感叹一句,小白真的有被低估,诸子百家哪一家的理论是省油的灯啊,还能在他的统治下真正实现。很多人都不知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还有国内那些“守国财而毋税于天下,而外因天下”的政策是什么样的含金量。我只认小白一个真正的霸主。后世那么多所谓的“霸主”,他们的以人为本去哪儿了?

   我一直认为小白是一个很有主见又足够聪明的国君。根据《管子》,仲父的一套理念的实施是需要和君主打配合的,而且在他那里,君主需要的可不只是什么节俭仁爱,君主需要掌握平衡、轻重、调查等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可以看出小白确实一字不漏地掌握了,因为小白自己就有很多漂亮的决策,比如把燕君送送别他所走过的齐国土地都滑给燕国,拜访贤人五次面对不理解之人的回答。就说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理财之术,我看了好多遍都没看懂,小白听了一次就可以完美理解掌握并且和相国合作(况且他问仲父的那些问题也不是普通人能问出来的),远非常人所及。所以他们两个就是强者之间的配合,绝对不是谁依靠谁。


下篇在这里:【姜齐·小白】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下)

评论(4)

热度(73)

  1. 共1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